用户名
密码
   
新闻动态
 
演讲嘉宾
 
姓名 照片 简介
迈向北京HTAi 2020
面向未来,共迎HTAi 2020
Iñaki Gutierrez Ibarluzea,HTAi主席(西班牙) Iñaki Gutierrez-Ibarluzea, President of HTAi. BSc and MSc in Scienc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 UPV-EHU, Doctor in Sciences (NeuroScience) from the same university, Masters in Epidem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Granada and the Andalusi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sters in Bioethics from the University Ramon Llul and the Institute Borja of Bioethics. He is the coordinator of the early warning and alert system on new and emerging health technologies of Osteba, Basque Office for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I?aki is the co-chair of the HTAi IG on Disinvestment and Early Awareness, and a member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G of HTAi and the liaison person of the Public Health and Nutrition IG. He has collaborated on the European Union funded projects such as InnoHTA (Innovation and HTA), EUnetHTA (European Network for HTA), PHGEN I and II (Public Health Genomics) ALCOVE (Alzheimer in Europe), PerMed (Personalised Medicine), DISCHARGE and Health Cluster Network, performing different functions. He has also coordinated various projects at the Spanish level such as: GENTecS (Group for the Evalu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Health) and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group.
He was a member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2010-2012) and Secret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HTAi (2012-2014). He has been the chairman of EuroSc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ew and emerging health technologies in the period (2007-2010), vice-chair in the periods (2005-2007) and (2010-2011). He is currently the Vice Chair of EuroScan. I?aki is also an associated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Nursing of Osakidetza Basque Health Service and works with the 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 and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atalonia in different academic activities. He has also participated as an advisor in different call for funds at the local, regional, country (Spain, Poland, Korea and UK) and the European Union levels (FP7, COST and?Horizon 2020). He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the Health Innovation Awards of the NHS-North West 2009 (United Kingdom).
He has collaborated with the Spanish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the Spanish Observatory for Prospective Technological Studies and is a member and coordinator of the Task Force for Genomics and Public Health. He has also participated as expert advisor in the forum for social cohesion between the EU and Mexico (2010). Recently, he has collaborated with WHO-Europe as expert advisor and evaluator on the program of Medical Devices for Countries with limited resources. I?aki has been advising different HTA initiatives in Argentina, Brazil, Colombia, Costa Rica, Mexico, South Africa, Tunisia, Israel, the Horizon Scanning initiative of EEUU and Italy, WHO-EMRO region, WHO health technologies unit and is member of the HTA glossary committee. As member of the Basque Ministry of Health I?aki has relevant experience on Chronic diseases and its management (http://ec.europa.eu/research/innovation-union/pdf/active-healthy-ageing/basque.pdf). In 2016 he served as co-chair of the ISPC of HTAi Tokyo 2017 and he has been member or the ISPCs in HTAi Oslo.
(来自网站)
Wija Oortwijn,HTAi副主席(荷兰) Dr. Wija Oortwijn, studied health sciences and holds a PhD in Medicine. Currently, Wija is employed at the Radbou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Department for Health Evidenc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HTA (based in Nijmegen, the Netherlands) and is Vice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TA (HTAi).
Since 1993, she is extensively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TA and health system strengthening around the world. She co-coordinated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pioneering EUR-ASSESS project (1994-1997), the first European Commission-funded project to develop coordination of HTA activities in Europe, and its successors, HTA-Europe and ECHAHI/ECHTA. These project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establishing a formal basis for HTA collaboration in Europe (i.e. EUnetHTA). Currently, she is working on guidance for institutionalizing HTA mechanisms for legitimate coverage decision mak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WHO.
She i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Dutch (NVTAG) and HTAi. Currently, she is a member of the HTAi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 Advisory Committee, co-chairing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to update the definition of HTA, and is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Health Care. Furthermore, she was the scientific secretary of HTAi’s Global Policy Forum from June 2016 until June 2019.
Brendon Kearney,HTAi 2020北京会议ISPC共同主席(澳大利亚) Works as a Consultant Physician, Haematology Unit, Royal Adelaide Hospital, and is Site Clinical Director RAH, SA Pathology.
He is a past chair of Euroscan International and chairs Health PAC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mmittees that advise on new and emerging health technologies.
He chairs the Population Health Research Network which is building a national data linkage system for health researchers.
He has been Chair of the SA Health Commission, CEO, Royal Adelaide Hospital, and Director, Institute of Medic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 and has been awarded the Sidney Sax Medal and an AM for his work in health.
赵琨,国家卫健委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副主任 赵琨,研究员,国家卫健委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副主任。在卫生技术评估和项目经济学评价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现任中国卫生技术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ISPOR亚太区主席(2018-2020)、国际疾病优先控制领域咨询委员会委员、亚洲卫生技术评估联盟董事会成员。曾任ISPOR卫生技术评估委员会委员及2014-2016年亚洲联盟主席。主持开展国家卫计委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第三方评估、中国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乙肝丙肝治疗经济学评价、脑卒中治疗模式经济学评价、胸痛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非小细胞肺癌二线靶向治疗卫生技术评估、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评估、疫苗接种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的经济评价、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评估、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技术评估、终末期肾病腹透和血透技术评估等。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核心杂志上发表文章80余篇,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卫生项目管理》和《卫生技术评估》的编委。
陈英耀,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英耀,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技术评估与管理合作中心主任。
1991年,他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9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进修;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领域以卫生技术评估和医院管理为主,负责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卫生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多项课题研究,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妇幼卫生技术(尤其是出生缺陷防治)的技术评估、设备器械的技术评估、医院的宏观管理和规制以及公共卫生项目评价等。他参加14本教材的编写,主编《卫生服务评价》和《中国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策略的经济学评价》,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约100篇(6篇SCI)。作为第一完成人,他领衔的《中国产前诊断技术管理系统》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他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高端人才海外研修项目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他担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公共卫生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出生缺陷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HTA国际经验
他山之石,助力中国HTA发展
John Cairns,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教授(英国) John Cairns is Professor of Health Economics at the London School for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 He has previously worked at the Universities of Aberdeen and York. He has a particular interest in the use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to inform health care decision making and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NICE Appraisal Committee since 2003 and the Scottish Medicines Consortium (2003-2009). He was the health economist on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Safety of Blood Tissues and Organs (2008-2017), chair of the DH Cost-Effectiveness Methodology for Immunisation Programmes and Procurements working group (2014-16), and member of the working group Assessing the Value of NIHR investment in Systematic Reviews and in Cochrane activities (2015-16). He is a visiting lecturer at City University, London and a visiting researcher at the Centre for Cancer Biomarkers, university of Bergen.
Dan Ollendorf, 塔夫茨大学价值测量和全球卫生倡议项目主任(美国) Dan Ollendorf is Director of Value Measurement and Global Health Initiatives at the Cen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Value and Risk in Health (CEVR) at Tuft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s well a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edicine.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expert in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 Dan’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expanding the use of HTA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settings (particularly rapidly-growing economies), as well as refinement and use of value assessment tools in the US and other high-income settings. Prior to joining CEVR, Dan was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at the Institute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 Review (ICER) for over 10 years, where h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duct of systematic reviews of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high impact health care technologies, integration of decision analysis and budgetary impact modeling into reviews of clinical evidence, engagement and collaboration with multiple stakeholders, and coordination as well as scientific oversight of the broader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process. His 30 years of health care experience also include work in the hospital, informatics, insurance, managed care, and consulting sectors.
Dan holds a Ph.D. in clinical epidem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a Master’s of Public Health from Boston University, and a Bachelor of Ar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He has authored over 70 peer-reviewed articles in major journals, and has presented widely on HTA and cost-effectiveness topics. Dan currently serves as a non-resident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is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armaco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 (ISPOR) HTA Council Working Group, and is the Chair of the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HTAi) Global Policy Forum. From 2015-2019, he served on the Medicare Evidence Development and Coverage Advisory Committee (MEDCAC).
Benjarin Santatiwongchai, 健康干预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泰国) Benjarin Santatiwongchai got her bachelor’s degree in pharmacy from Mahidol University, Thailand, in 2011 and continued her master’s degree training in Health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York, UK. She pursued her research career by joining the Health Intervention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HITAP) as a research assistant in 2013. She contributed in a number of HITAP’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ojects through her 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coordination of HITAP’s international work. In 2018, she has been appointed as the Head of Communication Unit for HITAP, overseeing overall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activities.
Hao Yu,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Hao Yu,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ealth Care Policy
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Harvard Pilgrim Health Care Institute
Landmark Center, 401 Park Drive, Suite 401 East
Boston, MA 02215
医疗器材价值评估框架
聚焦技术价值,共话评价标准
施李正,美国杜兰大学教授 现任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和热带病学院全球卫生政策与管理副系主任, Regents讲座教授, 2013年创立并担任杜兰大学卫生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会长2014-2015, 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CHPAMS)侯任会长2020-2022。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学士,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学硕士,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南加州大学药物经济与政策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卫生技术评估和卫生经济。Value in Health Associate Editor. Pharmacoeconomics, Diabetes Therapy, Global Health International编委。
傅鸿鹏,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傅鸿鹏,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历任社区政策研究室主任、药物政策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药物政策专委会副会长和秘书长,长期从事医药卫生事业规划、药物经济政策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软科学计划、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医保局等资助课题数十项,发表论文数百篇。
陈英耀,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英耀,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技术评估与管理合作中心主任。
1991年,他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9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进修;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领域以卫生技术评估和医院管理为主,负责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卫生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多项课题研究,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妇幼卫生技术(尤其是出生缺陷防治)的技术评估、设备器械的技术评估、医院的宏观管理和规制以及公共卫生项目评价等。他参加14本教材的编写,主编《卫生服务评价》和《中国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策略的经济学评价》,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约100篇(6篇SCI)。作为第一完成人,他领衔的《中国产前诊断技术管理系统》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他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高端人才海外研修项目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他担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公共卫生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出生缺陷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韩屹,中山大学医药物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韩屹博士
上海唯证特经济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WPP 市场准入和卫生经济学执行副总裁;中山大学医药物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精于健康经济学、市场准入策略、定价策略,循证研究,理性决策支持和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十七年卫生经济学和市场准入工作经验,帮助数十种制药和医疗器材产品在全球领域的市场准入和健康技术评估。曾任执行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领导英国WPP 公司的全球健康经济学和市场准入策略的工作。WPP之前先后任职于英国葛兰素史克、瑞士罗氏制药、IMS咨询公司和法国益普生生物制药公司等的不同部门担任过领导工作
韩屹广泛参与多项学术研究项目。在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任兼职研究员领导健康大数据研究工作。并且以领域专家身份参与包括罕见病在内的多个国家技术评估研究。
韩屹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即赴美进修。于199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获得生物统计硕士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博士学位。2010年获得纽约大学MBA学位。
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疗效证据合成的挑战与新方法
创新证据整合方法,提升技术评估价值
吴晶,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吴晶博士,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获沈阳药科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药物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经济学与药品政策评估。2013-201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Schaeffer卫生政策与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学与药物经济学。近五年发表英文论文(SSCI&SCI)17篇,中文论文50余篇,合著有《药物经济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物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与导读》、《基本药物制度:理论与实践》等著作。《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19》主要执笔者之一。
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李洪超,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李洪超博士,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课程的教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课题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等。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赴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系访问。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经济学评价、医药卫生政策分析。主持或参与相关政府部门、跨国制药公司和国内大型制药公司药物经济学评价课题40余项,医药卫生政策分析课题10余项;参编或发表相关专著和论文60多篇,参编2011版和2019版《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蒋亚文,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教授 蒋亚文博士,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卫生经济学、药物经济学、医疗保险、应用计量经济及真实世界证据。近五年已发表SSCI/SCI研究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唯一通讯作者在PharmacoEconomics、Journal of Managed Care & Specialty Pharmacy、CNS Drugs、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等SSCI/SCI期刊共发表论文9篇。蒋博士此前曾在美国安进公司 (Amgen Inc.)全球卫生经济部门工作。更早之前,蒋博士在南加州大学Schaeffer卫生政策与经济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并曾在该中心担任研究助理,师从Jeffrey McCombs、Joel Hay和Geoffrey Joyce。
解纪攀,Analysis Group 副总裁 解纪攀博士,Analysis Group副总裁,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疗政策和管理学博士。解纪攀博士是医药经济与临床效果研究领域资深的卫生经济学家。她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全球市场(包括欧美和新兴市场)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基于临床试验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的比较有效性研究,真实世界队列的设计、数据收集、管理及分析。她的研究涉及各个疾病领域,包括肿瘤、血液病、免疫病、心血管疾病及罕见病等。她的工作广泛发表在临床、经济和医疗管理领域的顶级期刊中。?她曾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担任医疗服务研究员,领导心脏疾病和卒中预防部门的卫生服务和有效性研究。解纪攀博士还曾担任《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期刊中国医疗专刊的联合编辑。
医保创新支付
风险共担,支付创新,促进健康全民覆盖
宣建伟,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卫生政策及卫生经济学博士, 药物市场管理硕士
所长,教授,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 中山大学
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亚太分会顾问委员会2013-2015年主席
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
顾问教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复旦大学, 上海
临床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药学院, 博士生导师
兼职教授,美国罗杰斯大学药学院, 博士生导师
药促会重大新药专项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员, 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兼职教授,沈阳药科大学, 海南医学院
韩屹,中山大学医药物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韩屹博士
上海唯证特经济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WPP 市场准入和卫生经济学执行副总裁;中山大学医药物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精于健康经济学、市场准入策略、定价策略,循证研究,理性决策支持和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十七年卫生经济学和市场准入工作经验,帮助数十种制药和医疗器材产品在全球领域的市场准入和健康技术评估。曾任执行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领导英国WPP 公司的全球健康经济学和市场准入策略的工作。WPP之前先后任职于英国葛兰素史克、瑞士罗氏制药、IMS咨询公司和法国益普生生物制药公司等的不同部门担任过领导工作
韩屹广泛参与多项学术研究项目。在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任兼职研究员领导健康大数据研究工作。并且以领域专家身份参与包括罕见病在内的多个国家技术评估研究。
韩屹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即赴美进修。于199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获得生物统计硕士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博士学位。2010年获得纽约大学MBA学位。
胡晓寒,中山大学药物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胡晓寒博士拥有超过25年的健康结果研究和药物卫生经济学经验。从2013至2017年,任美国新基药物公司全球高级总监和主题专家,专职肿瘤和血液病的卫生经济学、市场准入与健康结果研究。在这以前,胡晓寒博士任美国默沙东药物公司全球健康结果研究执行总监。胡博士负责的疾病领域包括抗感染,抗炎止痛,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血脂病,女性健康,等。他在公共卫生,临床研究,卫生经济学、市场准入与健康结果研究等领域发表了八十多篇学术文章,包括二十多篇第一作者文章。
胡晓寒博士198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6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硕士学位,1990获得美国马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流行病博士学位
唐伯雄,复旦大学客座教授 唐伯雄博士
高级总监, 百济神州卫生经济学和成果研究(HEOR)主管
复旦大学客座教授,
浙江大学客座研究员
?唐博士创立了卫生经济学和成果研究团队,负责开发HEOR职能并实施全球卫生经济学及成果研究战略。
?在加入百济神州之前,他曾担任梯瓦(Teva)制药全球卫生经济学和成果研究以及增长市场的高级总监。 唐博士在任上创立了梯瓦成长市场部市场准入及卫生经济学和结果研究团队.
?唐博士曾任辉瑞制药公司新兴市场亚洲健康成果研究高级总监。负责制定和实施临床开发(专门从事卫生经济学评估和病人报告的成果,产品价值档案),和上市后产品(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的研究策略。唐博士的专业研究包括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生物制剂)的治疗领域。在辉瑞任职之前,唐博士曾在强生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担任卫生经济学和临床疗效研究的主管,负责卫生成果研究,生物制剂和肿瘤学研究主任。
?唐博士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及浙江大学医学院客座研究员。唐博士曾任国际药物经济学健康成果研究协会(ISPOR)亚洲分会工业委员会会长。他在医药,卫生经济学和结果研究学有超20年的经验。
?唐博士拥有预防医学,卫生服务研究的博士学位,以及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主攻卫生规划和国际健康。
?他发表了30多篇的学术论文,文章,100多篇科学文稿,文摘以及在各类重大国际科学大会上的演讲。他主攻世界各国的卫生技术评估(HTA)及HTA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此外,他曾在国际卫生经济学会(iHEA)科学委员会,医疗决策学会(SMDM),以及美国管理服务杂志单任评审。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
多方试点医院HTA,推动医院科学决策
白飞,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技术指导处处长 白飞,医学学士、法学学士,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副研究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技术指导处处长,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价。
金春林,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任 金春林,复旦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任、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管理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社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资源》杂志常务副主编,曾任上海市卫生局规划财务处副处长
杨克虎,兰州大学教授 杨克虎,兰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甘肃省教学名师、兰州大学“隆基教学名师”。从事循证医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甘肃省医学科技特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循证临床指南与GRADE方法
循证指导临床,精准服务决策
夏君,宁波诺丁汉GRADE中心执行主任 夏君,宁波诺丁汉GRADE中心执行主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研究员,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特聘高级研究员。于2005年加入Cochrane系统开始从事循证医学工作,擅长系统评价,meta分析以及循证临床指南的制作,尤其是在指南制定中使用GRADE EtD。她与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并在The Cochrane Library,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Lancet Psychiatry等医学杂志发表了40余篇系统评价,参编书籍2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两部全球临床指南。在全球举办了60多个讲习班,共培训了8000多名临床医生。在线教学视频高达106485次观看。
Richard Hubbard,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呼吸流行病学教授 Richard Hubbard,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呼吸流行病学教授,英国女王医疗中心呼吸科主任,临床流行病学家,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和免疫学学士,诺丁汉大学医学博士。他擅长用流行病学方法来回答一些呼吸内科临床上很重要的问题。2005年Richard Hubbard被任命为英国肺病基金会呼吸流行病学教授,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肺癌、间质性肺病和大型数据库工作,发表具有重大影响力SCI 文章200余篇,参编书籍5部。
张誉清, 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临床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系助理教授 张誉清, 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临床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系助理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循证医学中心GRADE宁波中心荣誉教授。张教授与加拿大卫生部以及多个医学协会(美国血液病学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脏病学会,美国神经病学会) 合作,主导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的设计以及系统评价研究提案的制定和设计。作为GRADE 工作组成员,张教授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南美以及亚太和中国地区针对医生,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开展过关于系统评价以及临床指南方法和应用的40余个工作坊和讲座。她目前发表中英文论文45篇,参加7部书籍的编写。
HTA青年论坛:分享精英智慧 助力职业发展
吴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教授 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总医院访问学者, 中国药学会循证药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SMDM(医疗与卫生决策研究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临床与卫生决策/循证医学。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作为第一与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以及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医院药学奖。
李洪超,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李洪超博士,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课程的教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课题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等。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赴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系访问。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经济学评价、医药卫生政策分析。主持或参与相关政府部门、跨国制药公司和国内大型制药公司药物经济学评价课题40余项,医药卫生政策分析课题10余项;参编或发表相关专著和论文60多篇,参编2011版和2019版《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唐檬:诺华肿瘤(中国)高级准入政策经理 唐檬,目前任职于诺华肿瘤(中国),担任高级准入政策经理,负责实体肿瘤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分析和策略制定等方面的工作。加入诺华前,曾在艾美仕市场调研咨询(现名:艾昆纬咨询)担任咨询顾问,有丰富的产品市场准入策略研究相关的项目经验。201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技术评估,师从陈英耀教授。
何江江: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政策研究部主任 副研究员,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政策研究部主任、嘉定分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上海市嘉定区卫生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上海健康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委会委员、《Intractable & Rare Diseases Research》、《中南药学》、《中国药物经济学》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卫生体系与政策评价、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药物政策与药品经济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自然、上海哲社科、上海市卫健委等各级各类课题60多项,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中主译3本,副主编5本。基层卫生和药物政策领域有10余项研究成果转化为市级政策文件。
王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王薇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的副研究员,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成员。她的研究方向是卫生技术评估。2017年回国前,她曾担任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的新加坡分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 (ISPOR) Singapore Regional Chapter)主席(2014-2016),在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医疗集团 SingHealth担任其卫生服务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她曾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攻读卫生信息学硕士学位;后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攻读卫生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博士学位。
HTA与医保
推动卫生技术评估应用,实现医保科学决策
应晓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 应晓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管理统计专委会常务理事等,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为多本专业期刊编委,《中国社会保障》专栏作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卫生经济学评价、健康筹资与医保支付等。已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卫健委、发改委、WHO、世行、DFID、及地方政府健康相关项目100余项,曾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1部专著,100多篇文章。
胡敏,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胡敏,女,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卫生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药物经济学评价学组委员,中国医药卫生管理青年学者联盟组委会成员,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青年专家,《中国医院管理》、《卫生经济研究》、《上海预防医学》青年编委。主要从事卫生筹资与服务购买、卫生经济学评价、卫生服务供需方激励机制等方面研究。在复旦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获博士学位,2012-2013、2017-2018年分赴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公开竞争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病专项技术骨干,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盖茨基金会、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多个医改研究项目,发表专著一部,中英文论文30余篇。2014-2015年受聘世界银行担任“深化中国医改”项目咨询专家。
崔欣,上海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数据服务部副部长 崔欣,1981年8月出生,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任上海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数据服务部副部长。在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数据循证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文章20余篇。目前主要致力于上海市人口健康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领域开展研究探索。
董恒进,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政策学研究中心主任 董恒进,博士,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政策学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浙江省特聘专家。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国际卫生专业,曾赴英国利兹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留学与工作。主要从事卫生政策研究、卫生技术评估、医院管理等工作,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企事业合作项目四十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Global Health》、《Bulleti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兼任“沪苏浙皖闵”四省一市综合医改专家、浙江省医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杂志栏目主编、《Pharmacoeconomics》、《Health Research Policy and Systems》、《中国卫生政策》、《中华医院管理》等杂志编委。
疾病筛查技术的经济学评价
预防优先,筛查评估先行
周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周萍,博士,副教授,硕导,现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复旦大学);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委员。曾于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受聘于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卫生技术评估,生命伦理学。自2010年以来,主持参与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课题2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美国中华医学会(CMB)相关课题2项目(联合PI)等。至今,累计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40余篇,包括SCI/SSCI论文6篇。出版论著2部,专著1部(独立作者),名为《济世有道——解析台湾长庚医院“合理化”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黄葭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黄葭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管理学教研室主任。1999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预防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5年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丹麦南丹麦大学等海外大学的短期访问教授。2015年,2018年和2019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专家成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近年来主要从事卫生服务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卫生服务评价、卫生政策分析、卫生技术评估、全球卫生等。在坦桑尼亚、越南、老挝等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相关国际合作研究。出版学术专著《病种管理新模式研究》、《规划在卫生系统中的运用》,《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卫生合作需求与策略研究》;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80余篇。任教以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等30余项纵向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已被各级政府采纳并转化成政策实施。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中国高等教育年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
石菊芳,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副研究员 石菊芳,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副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导。2009年协和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博士毕业后,获国际抗癌联盟UICC/ACSBI资金支持,赴澳大利亚Cancer Council NSW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起兼职The University of Sydney讲师,2012年就职于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至今,参与国家重大公卫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主要负责其中卫生经济学评价相关工作。研究方向为肿瘤防控策略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卫生经济学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文章 4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兼职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控专委会感染学组秘书、中国控烟协会肺癌防治专委会常委、中国卫生经济学会青委会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秘书长等,为二十余种SCI杂志及国内期刊审稿专家。
Cochrane China Network
夯实循证医学基础,创新网络新机制,推动学科大发展
刘建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刘建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刘建平,医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留学工作于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学术任职有:国际补充医学研究会(ISCMR) 主席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评审专家;担任国内外 30 余种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出版教材及专著 9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530 余篇,SCI 收录184篇,SCOPUS 收录 290 篇,被 引用3749次。H指数:32。
鲁春丽,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代表翻译与传播组李迅参会) 鲁春丽,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评价
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张其成国医传播奖学金等,主持大学生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研究生自主课题2项,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汇报和壁报展示,获得“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奖(全球仅50名)、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7余篇,第一作者7篇。担任Cochrane China Network 翻译与传播组秘书,Cochrane简体中文汉化项目主要负责人。
靳英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副教授 靳英辉,女(1982- ),河北邯郸人,临床医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临床研究分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医学方法学组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健委委托课题、湖北省卫计委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天津市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3项,主译专著1部、参编规划教材和专著各3部,发表论文近百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收录20余篇),参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各一项;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多次获奖;多次获教学竞赛奖
陈世耀,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消化科/内镜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兼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消化科主任
上海医学会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内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实践教学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循证医学教学,2018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第四完成人);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徐东,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徐东,博士,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特聘研究员。研究涉及基层卫生服务,尤其关注慢病管理、医疗质量、支付制度,以及移动医疗。目前主持7省标准化病人暗访基层卫生质量(ACACIA Study)、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LEAN Trial)、尼泊尔糖尿病连贯性服务(NUCOD Trial),以及肯尼亚癌症中心等项目。曾任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驻华首代、哈佛大学哈佛医学国际亚太区主任、美敦力(Medtronic)全球总部卫生政策资深分析师,以及中华医学会外联部主任助理。他在《柳叶刀》、《PloS Medicine》、《实施科学》等发表多篇论文;获盖茨基金会、CMB、NIH和国自然面上项目资助;《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副编辑、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CHPAMS)创始理事、Cochrane中国网络实施科学召集人,以及《柳叶刀》基层卫生和精神卫生专委会委员。美国华盛顿大学全球卫生(实施科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卫生政策硕士、华西医大医学英语学士。
胡 雁,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胡雁,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1989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泰国清迈大学护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澳大利亚La Trobe 大学护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上海市循证护理中心主任、复旦大学 JBI 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主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上海护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护理学会教育专委会主任、教育部护理专业本科指导委员会委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护理教育》、《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上海护理》、副主编,《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护理及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课题包括乳腺癌患者治疗和康复期间生活质量、心理社会干预、治疗依从性干预的系列研究、循证护理的教育研究、循证护理应用于病人安全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领域的系列研究等。近年来主编《循证护理学》、《护理研究》、《实用肿瘤护理》等教材和专著。近年来获得国内、国外科研经费近三百万元,在国内、国外核心期刊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陈耀龙,兰州大学教授 陈耀龙,医学博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主任,亚洲指南协会(GIN)主席,GRADE中国中心主任,RIGHT工作组主席,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循证决策方法工作组专家,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杂志副主编(IF=2.143),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IF=4.143)编委,BMJ中文版通讯编委。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1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CDC、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加拿大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基金30余项。参与指导、评审和制订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100余部。在The BMJ,Ann Intern Med,JAMA,The Lancet,Th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等国内外同行评审期刊发表循证医学、指南和GRADE方法学论文11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10余部。所在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喻佳洁,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喻佳洁,副研究员
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
2015年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专业博士学位,以循证决策与管理、循证健康管理和循证创新中药临床和循证评价为研究方向
主研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研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国家卫计委、省科技厅等多项课题
在Annals of Surgery、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Obesity Surgery等杂志上发表中英文文章30余篇
现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医学和生殖伦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方法学组委员
IPSOR华西分会委员
国内外患者参与HTA和医疗决策的现状、方法、议题与前景
强调患者参与,共建医疗决策新模式
刘正琛,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1978年生,公益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金融数学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长江商学院EMBA25期。
2002年在身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后发起阳光骨髓库投身公益坚持至今。2009年发起成立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新阳光),担任秘书长。刘正琛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儿童癌症倡议项目工作组成员。
在过去的八年里,新阳光基金会已经累计资助患者超过5000人,资助总额超过1.7亿元。新阳光病房学校是国际上最大的病房学校系统,已经在16个省市建立了36间病房学校教室,每年服务的儿童患者超过2000人。2017年,新阳光与恒晖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探索健康扶贫长效机制的“联爱工程”,以儿童白血病为第一个试点病种,以广东省河源市和青海省为试点地区。工作内容包括:在试点地区将报销比例提高到90%,培训医生、评估尚未进入医保目录的药物并提交给国家医保局,倡导更好的医疗卫生政策等。
2018年联爱工程委托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完成国内第一份和第二份完全由公益资金支持完成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并提交给国家医保局。所评估的两种药物培门冬酰胺酶和伊马替尼治疗Ph+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每年帮助患者节约资金2-3亿元。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建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民间骨髓库,是国内第一个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合作协议的公益组织、第一个资助医学研究的民间慈善基金会,是中国血液领域最大的公益组织之一。
刘正琛曾经多次在专业学术会议上担任分论坛主席或讲者,如:第12届和第13届中国卫生技术评估论坛,2019上海市卫生技术评估与决策支持论坛,2019青年西湖论坛,2019宁波诺丁汉大学性别与健康论坛等。
刘正琛曾获得北京大学通令嘉奖、第一届北京市十大志愿者、第三届全国十大公益之星、第一届北京市道德模范(暨首都十大功德人物)、首都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刘正琛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18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校友发言代表之一。
李顺平,国家卫健委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李顺平,医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英国牛津大学卫生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社会兼职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生命质量研究分会副会长、山东省药学会药物经济与政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人群偏好(离散选择实验)与健康结果测量、卫生经济学评价和卫生政策评估。
近5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SCI/SCI收录论文14篇;先后获得WHO、国家卫健委、国家食药监管局等各类资助项目20余项,获评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18)、齐鲁医学优秀教师(2019)、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18)和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9)等。
关涛,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长 2000年发起血友之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中国血友病患者生存环境。2012年2月正式注册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至2018年底,开展救助项目和个体救助覆盖了全国的26个省市地区,共计8000余名患者获得资金、药品救助。
为血友病患者多次提交血友病相关医保政策提案,在医保政策倡导方面的工作得到政府部门认同,到2017年血友病已经是罕见病中唯一所有适应症药物实现医保政策全覆盖的病种,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血友病患者的看不起病的问题。
血友之家也被卫生部誉为中国血友病患者的晴雨表。血友之家也成为了患者与政府各界的纽带与桥梁。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患者救助项目,对贫困的血友病患者进行多方位的救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挽救他们的生命和家庭。在全国各地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血友病患教会或大型公益宣教活动500余场次,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15万余人,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以患者教育工作为主,多形式的对血友病患者、患者家属等进行包括患者心理干预等活动,宣传血友病、推进血友病患者治疗方法、血友病并发症的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等等,邀请到相关专业的专家向病友们讲课,减小血友病患者因病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在多方面、多层次给患者带来最新的信息和知识。经过不懈的努力,血友之家帮助500余由于血友病导致的残疾人成功就业上岗,倡导血友病成人患者自强自立、克服自身病痛,分担家庭庞大的医疗支出压力,倡导正能量的传播。
利用行政数据推动中国“药物利用研究”:抗菌药及其他
整合多源数据,优化药物利用
孙强,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孙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智库负责人,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公共卫生经济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学者(2006-2007)。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经济与政策。2000年以来,在Lancet Global Health、Health Affairs、 WHO Bulletin、 Plos Medicine、BMC、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重大专项、世界卫生组织、盖茨基金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国内外机构资助的科研课题50多项。
张新平,华中科技大学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新平,女,现为华中科技大学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政策与管理、卫生政策。现任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华西分会药物经济学组委员(2017.2-),中国药促会 医药政策专委会专家(2017.6-),中国卫生经济学学会药物政策专委会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专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药物遴选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卫生管理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专家,卫生部社会卫生服务重点联系城市指导专家,湖北省卫生厅的农村卫生协会理事,湖北省基本药物政策专家。并担任Lancet, 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Health policy,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Studies,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物流行病、中国卫生政策研究、医学与社会等国内外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医学与社会、药物评价、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
施李正,美国杜兰大学教授 现任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和热带病学院全球卫生政策与管理副系主任, Regents讲座教授, 2013年创立并担任杜兰大学卫生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会长2014-2015, 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CHPAMS)侯任会长2020-2022。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学士,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学硕士,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南加州大学药物经济与政策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卫生技术评估和卫生经济。Value in Health Associate Editor. Pharmacoeconomics, Diabetes Therapy, Global Health International编委。
林海,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 林海,(1977.10-),江苏省扬州市人,现就职于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医学士学位(2001年),复旦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和管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2014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公共卫生系进修。主要研究领域:卫生政策研究,抗菌药合理使用和政策评价,药物利用研究、大数据和医药行业治理。社会兼职有,上海市科技情报学会理事(2012-),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抗菌药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7—),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卫生体系和政策观察”项目研究员(2019-)。近五年以第一负责人承担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课题五项,发表论文和内部出版资料十二篇。
阴佳,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阴佳,女,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研究员,2009-2013年任职于英国利兹大学纳菲尔德国际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项目办。2016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青年卫生经济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药学会药物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政策、医疗保障以及结核病控制方面。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以及省社科项目等项目,并参与过多项国际合作以及国内相关的研究项目,在国际及国内学术杂志中以一作或共同作者发表了四十几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
唐玉清,华中科技大学讲师 唐玉清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卫生管理系讲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访问学者。兼任“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Plos One”,“BMC Public health”,“医学与社会”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杂志审稿人。研究方向为卫生政策评估和药物政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校创新基金多项。作为课题参与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Pharmacoeconomics”,“Applied Health Economics and Health Policy”,“Cost Effectivenes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SSCI收录学术论文7篇。博士论文“基于透明行动循环模型的患者用药透明信息使用机制研究”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HTA与中医药
切中医药特色优势,问中医药HTA发展
田侃,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省局共建中医药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田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卫生法规专家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伦理审查专家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药管理分会副会长、改革发展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促进中医药立法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医药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等,《中国卫生法制》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医学与法律》、《南京医科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合理用药探索》等学术刊物编委或专家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药品与安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等。研究方向为医药卫生政策法规、药事管理与医药知识产权,主持完成和在研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四十余项,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著)教材(著述)三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
史录文,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 史录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促会药物政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药物与器械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药物应用与检测》杂志副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药事管理、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药学教育研究等。承担国家部委课题40多项,获国家、北京市科技奖9项,发表专著10余本,300多篇文章。
朱文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所所长 朱文涛,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中医药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联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中国药物评价杂志、中药药物经济学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药物经济学,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承担参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组织与实施,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项目及技术要点研究,“药物经济学评价报告”计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市中药饮片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研究,中药上市价值评估指导原则研究等不同层面研究项目数十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应晓华,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应晓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管理统计专委会常务理事等,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为多本专业期刊编委,《中国社会保障》专栏作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卫生经济学评价、健康筹资与医保支付等。已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卫健委、发改委、WHO、世行、DFID、及地方政府健康相关项目100余项,曾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1部专著,100多篇文章。
钱爱兵,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 钱爱兵,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医药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重大研究专项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等相关项目十多项,曾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发表1部专著,40多篇文章。
喻小勇,南京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与法律系讲师 喻小勇,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与法律系讲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促进中医立法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卫生法务分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医药法学研究会理事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领域:医药卫生法律与政策研究。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四川省教育厅等课题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以上论文15篇,主编《药事法概论》,参编《医事法(第3版)》《卫生法规》《药事管理与法规》《域外医疗纠纷经典案例》等著作。
卫生技术的伦理问题
话技术伦理,促决策优化
薛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薛迪,女,1960年出生于上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西部机构伦理委员会委员,曾任医院管理学教研室主任。30多年卫生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使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研究经验,先后承担了医院管理学、医院绩效管理、卫生管理运筹学等教学工作;主编或参与编写了10本卫生管理专业等的书籍,曾承担或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卫生基金会PSBH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及其他政府或机构委托的几十项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上百篇。
目前她为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年获得201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年获得2012年度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Wija Oortwijn,HTAi副主席 Dr. Wija Oortwijn, studied health sciences and holds a PhD in Medicine. Currently, Wija is employed at the Radbou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Department for Health Evidenc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HTA (based in Nijmegen, the Netherlands) and is Vice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TA (HTAi).
Since 1993, she is extensively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TA and health system strengthening around the world. She co-coordinated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pioneering EUR-ASSESS project (1994-1997), the first European Commission-funded project to develop coordination of HTA activities in Europe, and its successors, HTA-Europe and ECHAHI/ECHTA. These project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establishing a formal basis for HTA collaboration in Europe (i.e. EUnetHTA). Currently, she is working on guidance for institutionalizing HTA mechanisms for legitimate coverage decision mak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WHO.
She i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Dutch (NVTAG) and HTAi. Currently, she is a member of the HTAi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 Advisory Committee, co-chairing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to update the definition of HTA, and is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Health Care. Furthermore, she was the scientific secretary of HTAi’s Global Policy Forum from June 2016 until June 2019.
叶岸滔 叶岸滔,男,博士,广州医科大学讲师,毕业于中南大学生命伦理学专业,主要从事生命/医学伦理相关教学和研究。2014年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作为联合培养博士赴耶鲁大学学习。目前主持多项省厅、市社科规划项目,参编教材多部,在《学术月刊》,《自然辨证法通讯》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周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周萍,博士,副教授,硕导,现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复旦大学);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委员。曾于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受聘于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卫生技术评估,生命伦理学。自2010年以来,主持参与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课题2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美国中华医学会(CMB)相关课题2项目(联合PI)等。至今,累计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40余篇,包括SCI/SSCI论文6篇。出版论著2部,专著1部(独立作者),名为《济世有道——解析台湾长庚医院“合理化”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新的方法和数据在卫生技术评估和支付策略上的应用
破方法学困局,论创新技术HTA与支付新思路
解纪攀,Analysis Group 副总裁 解纪攀博士,Analysis Group副总裁,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疗政策和管理学博士。解纪攀博士是医药经济与临床效果研究领域资深的卫生经济学家。她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全球市场(包括欧美和新兴市场)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基于临床试验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的比较有效性研究,真实世界队列的设计、数据收集、管理及分析。她的研究涉及各个疾病领域,包括肿瘤、血液病、免疫病、心血管疾病及罕见病等。她的工作广泛发表在临床、经济和医疗管理领域的顶级期刊中。?她曾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担任医疗服务研究员,领导心脏疾病和卒中预防部门的卫生服务和有效性研究。解纪攀博士还曾担任《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期刊中国医疗专刊的联合编辑。
周舟:Analysis Group中国区总监 周舟,Analysis Group中国区总监。在药物经济学和卫生技术评估领域具有逾八年的咨询经验。她领导或参与过多个产品卫生技术评估的证据提交,精通多种统计学与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她的研究涵盖包括肿瘤、免疫、内分泌代谢以及精神疾病在内的多个疾病领域。她对各类医药数据的分析均有广泛经验,如保险、临床试验、病历、问卷等等。她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多个国际顶尖杂志。
杨硕:百时美施贵宝(BMS)中国卫生经济与结果研究(HEOR)部门总监 杨硕,博士,百时美施贵宝(BMS)中国卫生经济与结果研究(HEOR)部门总监,领导团队为中国市场BMS产品提供支持。在加入BMS中国之前,曾在BMS美国HEOR团队工作,负责制定和执行美国市场BMS泌尿肿瘤产品的HEOR证据生成策略。在美国任职期间, 成功领导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治疗一线肾细胞癌上市过程中所有HEOR相关活动,并与内部团队和和外部专家密切合作,为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价值证据。杨博士领导的证明联合治疗方案在肾细胞癌中临床和经济价值的多项研究,已在同行评议期刊或国际性肿瘤会议(ASCO和ESMO)上发表。在加入BMS之前,曾在多家HEOR咨询公司工作,专注于真实世界证据生成,经济学模型和产品价值定位。杨博士在佛罗里达大学获得了卫生服务研究,管理和政策博士学位,评估了佛罗里达医疗补助制度改革及改革对医疗补助制度支出和参保人健康结果的影响。杨博士同时拥有药物科学和分析化学硕士学位。
刘宝,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刘宝,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导师。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学和药物经济学教学与研究。曾任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筹资与管理部技术官员以及慢性病部技术官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任中国价格协会医药价格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政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药物经济学评价分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药品安全与政策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广东医药价格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曹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育办公室主任 消化内科学博士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社青年学术组常务副组长
北京奖励基金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顾问
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临床研究组委员
今年案例讨论是什么呢?
肿瘤CAR-T疗法,真的准备好了吗?
特邀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吴朝晖主持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20932号-1